□ 劉慶功
近日,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統籌協調,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與市財金集團積極探索,將聊城第六中學等6所學校設為第一批體育場地開放點,讓課余時間閑置的體育資源“活”起來(《聊城晚報》6月19日報道)。這一舉措有效緩解了周邊群眾運動健身場地緊張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便民之舉,值得點贊。
一直以來,市民“在家門口鍛煉”的愿望強烈,盡管政府部門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在社區、街角等地安放健身器材,不斷拓展全民健身空間,但公共體育場地資源緊張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學校擁有相對完善的體育設施,然而在課余時間,這些資源大多處于閑置狀態。如今,試點學校“打破圍墻”,向社會敞開懷抱,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開放的場地涵蓋田徑場、足球場、室外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各類室外健身場地,并配備完善的健身器材,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運動喜好的市民需求,更激活了全民健身的新動能,為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為了更好地實施校園體育場地開放這一惠民工程,聊城市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勇于創新,面對校園安全、設施設備維護、人員配備、運營機制等一系列復雜問題,制定了合理的方案。例如,實行分時段、分人群開放,周六8:30—11:30及14:30—21:00,面向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青少年學生開放,這段時間能讓青少年充分利用場地開展專項訓練或自主練習,有效提升身體素質;周日同一時段,對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開放,為忙碌一周的上班族、喜愛健身的老年人等群體提供便利。這種分人群開放模式,既保障了不同群體的使用需求,又降低了管理難度;借助數字技術,通過“聊城市全民健身預約”微信小程序,實現對場地利用情況的實時掌握與管理,讓校園開放更加順暢有序。
同時,隨著校園體育場地開放工作的穩步推進,在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也對各類復雜狀況進行了全面考量并制定了細致預案。如遇大型活動、場地維護、惡劣天氣等特殊情形,體育場地將按規定暫停開放,并通過“聊城市全民健身預約”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第一時間向市民推送動態信息,保障大家能靈活安排健身行程。不難預見,隨著開放工作經驗的持續積累與優化機制的不斷健全,這項惠民舉措必將更加完善,為市民帶來更貼心、更高效的健身服務體驗。
校園體育場地開放是一項惠民工程,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讓更多優質體育資源惠及市民,助力聊城全民健身事業更上一層樓。
2025-06-20 12:31:31
2025-06-20 12:31:05
2025-06-20 12:30:3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