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志兵
20世紀90年代的風刮過南方小鎮時,總裹著些新鮮又熱鬧的氣息。街口的百貨店把磁帶堆得像小山,鄧麗君的甜嗓、Beyond的嘶吼從錄音機里傳出來,順著鄉村小路飄進家家戶戶,連挑著菜筐的阿婆,都能跟著哼兩句《甜蜜蜜》。供銷社旁新開的錄像廳,總亮著昏黃的燈,海報上印著化著濃妝的港星,少年們攥著皺巴巴的零錢,擠在吱呀作響的木椅上看武打片,散場時還模仿著電影里的角色揮舞拳頭。溜冰場更是鎮里的潮流地標,彩色霓虹燈閃得人眼暈,年輕人踩著旱冰鞋穿梭,笑聲和摔倒時的驚呼聲混在一起,連空氣里都飄著躁動的甜。
校園里也躲不過這股浪潮。年輕的劉老師新添了喇叭褲;教美術的黃老師買了塊亮閃閃的電子表,時不時抬腕看看。辦公室的話題,漸漸從教案轉向了誰家買了電視機、誰托人從南方帶了件時髦大衣,連老校長都感慨:“現在的日子,真是不一樣了。”
只有孫老師像個局外人。他永遠穿著那幾套洗得發白的中山裝,袖口磨出了毛邊也不在意,領口總是熨得平整。課間時,其他老師暢聊新事物帶來的便利,他卻坐在辦公桌前,批改著學生的作文,紅筆在紙上劃過,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有學生好奇地問他:“孫老師,你聽過黎明的歌嗎?”他抬起頭,笑著搖搖頭:“沒聽過呢,你們要是把這份好奇用在課本上,可比聽歌有意思多啦。”
一次班會上,有孩子抱怨課本太枯燥,說不如早點去掙錢。孫老師沒生氣,只是搬了把椅子坐在講臺上,輕聲說:“孩子們,知識就像埋在土里的種子,現在看起來不起眼,等它長起來,能給你們遮風擋雨,能讓你們看到比小鎮更大的世界。” 他頓了頓,指了指黑板上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眼神亮得像星星:“社會再熱鬧,你們的心思可不能亂,用知識武裝自己,將來才能做個有用的人,這比什么都重要。”
后來我才知道,孫老師家并不寬裕。他有兩個女兒,大的上小學,小的還在襁褓里,妻子身體不好,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每月的工資除了買米買菜、給妻子抓藥,剩下的都用來給學生買課外書。有老師勸他:“你也別太省了,買件新衣服,總穿中山裝像個老古董。” 他卻擺擺手:“衣服能穿就行,省點錢給孩子們買幾本書,比穿新衣服踏實。”
那天他在講臺上講《賣火柴的小女孩》,聲音有些沙啞,卻格外動情。我看著他凍得發紅的臉頰,看著他破舊卻整潔的中山裝,突然明白了他說的“內心強大”——不是穿多好的衣服,不是追多潮的時髦,而是守住自己的初心,把知識一點點傳給學生,像蠟燭一樣,默默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的前程。
如今回想起20世紀90年代的小鎮,滿街的港臺音樂、熱鬧的錄像廳已在記憶里漸漸模糊,可孫老師穿著中山裝在講臺上講課的身影,卻越來越清晰。他就像小鎮里的一盞燈,在那個喧囂的年代里,守住了一方安靜的角落,用知識和堅守,給了我們最珍貴的禮物。他讓我們明白,無論外界多熱鬧,總有一些東西,比物質更重要,比潮流更長久。
【廣告】免責聲明:本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