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亞杰
本報通訊員 姜建彬 劉曉冉
“以前想找處歇腳充電的地方很不方便,現在樓宇里的‘暖新服務角’就是我們的‘避風港’,太貼心了!”10月23日,從事外賣配送3年的張士玉,對開發區的“暖新服務網”贊不絕口。每天中午,他都會到當代國際商圈愛心商戶領取午餐抵扣券,“這里有香噴噴的米飯和炒菜,是補充體力的‘充電站’,剛開始我們還不敢相信,現在成了不少騎手的固定午餐點。”
開發區擁有300余家新業態企業、近5000名從業者,是全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最密集的區域。近年來,該區按照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的部署要求,以“黨建引領、服務先行、共治共享”為理念,探索新興領域黨建特色路徑。
“我們以東城街道昌北社區為試點,通過搭建‘黨員聯戶、服務聯心’雙聯機制,把黨建工作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既讓政策宣傳更接地氣,也讓社區治理有了更多‘熱心人’,逐步形成‘有事共商、難題共解’的社區治理新格局。”開發區社會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左艷艷介紹,“同時,我們選派6名新興領域黨建專員開展常態化走訪活動,定制‘服務菜單’,累計回應企業關切30余次,不斷繪就黨建‘同心圓’,織密‘暖新服務網’。”
“以前送餐找樓棟像走迷宮,手機沒電了只能干著急,現在這些難題在昌北社區全解決了!”外賣騎手溫師傅邊說邊展示手機里的“友好地圖”。地圖上清晰標注著12處共享休息區、20家愛心商戶和“暖新服務角”的具體位置。更讓溫師傅暖心的是社區對騎手家庭的關照。今年暑假,他的孩子沒人看管,“共享自習室”的托管服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孩子有人管,我跑單也踏實。”
今年以來,昌北社區從基礎保障、成長發展、參與治理三個維度出發,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昌融新聲”黨建品牌。聚焦新就業群體工作間隙休憩、生活便利、健康及子女照護等基礎需求,打造日均服務超30人次的“暖新服務角”,聯動8家企業開放12處共享休息區;聯合20家商戶發放2100份就餐抵扣券,暑假日均托管20名子女;引入資源開展健康講座、義診,累計服務約760人次。
該社區聚焦成長發展維度,助力能力提升與權益保障,實施“法治護航計劃”提供法律咨詢,解決勞動糾紛;建“共享自習室”供自主學習,累計服務100余人。聚焦參與治理維度,引導新就業群體融入社區共建,搭建互動參與平臺,推動新就業群體從“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參與者”,形成社區共治格局;繪制“友好地圖”,清晰標注服務資源位置,方便群體獲取服務;召開10期“騎手懇談會”,累計收集60余條建議,精準對接群體訴求。
為激活治理新動能,昌北社區探索“三類兼職”工作模式,把新就業群體作為其中一類重要的兼職力量納入樓宇社區治理當中,選聘他們為“流動網格員”,依托“新新向黨”微信小程序收集68條有效線索,引導他們參與“隨手公益”,開展文明引導、助老代購等活動超30次,實現從“服務對象”到“治理力量”的轉變。
“省、市部署為我們指明方向,我們始終把省、市關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的部署要求扛在肩上,以‘服務不缺位、關懷有溫度’為目標,把工作做到新就業群體心坎里。”開發區社會工作辦公室主任、“兩新”工委書記張國輝在采訪中表示。從“暖新服務角”解決歇腳難題,到“法治護航計劃”保障權益,再到“流動網格員”激活治理活力,每一項舉措都是基于群體需求的精準施策。“我們將繼續優化服務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新業態發展深度融合,讓新就業群體不僅能感受到黨的關懷,更能成為區域發展的‘生力軍’,共同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張國輝說。
2025-10-29 14:51:45
2025-10-29 09:37:11
2025-10-28 17:41:3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