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律企攜手同行”專項活動,組織律師深入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就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防范化解法律風險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開展法律援助“送法下鄉”活動,組織公益法律服務活動走訪調研企業12家,送法“三進”144次,開展企業法治體檢47次,律師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2起;
……
過去幾年,莘縣堅持“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理念,積極建立健全法治營商制度體系,規范和保障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該縣開展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行政規范性文件政策清理工作,根據“誰制定、誰清理;誰實施、誰負責”的原則,要求起草及實施部門根據要求及時上報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行政規范性文件政策清理意見,并在縣政府網站上及時公布,確保清理工作扎實推進。對文件清理情況進行認真核對,摸清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政策底數,做到不留死角、不存遺漏,確保政策規定清理全面、準確、徹底。
該縣推進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對全縣行政執法主體資格進行梳理核查,確認36個部門取得執法主體資格,梳理451項涉及企業行政檢查事項。暢通涉企行政執法問題線索征集渠道,組織縣司法局與縣12345市民熱線建立信息共享、分類處置、會商研判三項機制,拓展行政執法監督線索來源。對莘縣30家行政執法企業聯系點與70家隨機企業進行滿意度問卷書面調查,收集有效建議4條。實施“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柔性執法措施,引導和促進企業自覺守法,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截至目前,對違法當事人作出不予處罰5起,受益主體5個。
莘縣積極構建涉企行政復議服務體系,為企業發展全流程護航。開辟行政復議綠色通道,推行“當日審查、次日補正”模式,將法定5日審查周期壓縮至1日,對事實清楚、爭議較小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依托“在線復議”微信小程序,引導企業通過線上渠道提交申請,減少企業“跑腿”成本。高標準建設縣行政復議應訴服務中心,實行行政復議立審分離,專門設置涉企接待窗口,針對企業行政復議案件貫徹“調解優先、應調盡調”原則,依托人民調解、公證、法律援助、仲裁、律師、行業黨代表等多元解紛資源,將調解貫穿案件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挽回企業損失。建立案件回訪機制,對已辦結案件進行滿意度調查,重點核查行政機關整改情況。對拒不履行復議決定的單位啟動過錯責任追究,確保企業權益落地。在工業園區、重點企業設立行政復議服務點,提供“家門口”式服務,實現維權“零距離”。
莘縣還創新涉企矛盾糾紛化解模式。實施“1+1+1+N”涉企糾紛調解新模式,“司法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協調聯動,司法所發揮牽頭協調的職能作用,基層法律服務所發揮法律專業優勢,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發揮涉企溝通橋接作用,三方實現有機融合;“N”是吸納老干部、老黨員等“社會五老”人員,商會成員,企業職工,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等多種力量。
圍繞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公里”,莘縣創新打造縣級“莘情+”一站式矛調中心,在各鎮(街)分別打造“有事來聊 莘情調解”調解室,推動企業“最多跑一地、盡量訪一次”。并依托智慧調解平臺,積極構筑“網絡異地同步調解”和“專家實時在線調解”云端模式,讓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全方位調解、普法等服務。截至目前,全縣成立縣級行專調委會3個,其中商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鎮(街)商會調解委員會10個。全縣各鎮(街)累計聯合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089次,涉企糾紛調解781件,其中合同糾紛480件、生產經營糾紛256件、消費糾紛44件、知識產權糾紛1件。
記者 苑莘
2025-08-21 17:17:31
2025-08-21 17:15:55
2025-08-21 09:58:2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