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鑫楷 李春艷 劉慶功
“我們不僅要解決老人‘看病難’的實際問題,更要消除他們‘不敢看病’的心理障礙。”7月14日,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門診辦主任陳俊紅展示著一摞厚厚的服務檔案,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些檔案詳細記錄著每一位來電老人的具體情況和服務后的反饋意見,字里行間浸透著惠老服務志愿者的拳拳愛心、細致耐心和強烈責任心。自6月5日該院區專門為60歲及以上老人開通24小時惠老服務專線以來,短短一個月間,已有41位老人體驗了從預約掛號到就診檢查的全流程陪診服務。志愿者們的服務足跡遍布城鄉十幾個社區和鄉村,累計服務時長超過200小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
在專業與溫情間架起橋梁
“閨女在國外,老伴腰不好,我這心臟病說犯就犯。”78歲的賈明偉(化名)老人至今難忘在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首診時的溫暖場景:志愿者郭曉云蹲在病床邊,用棉簽蘸著溫水為他輕輕擦拭嘴角的藥漬。“當他們把我從四樓抬下來時,我聽見小張急促的喘息聲,但他的雙手卻始終穩穩托著我的腿。”賈明偉口中的小張是醫院車隊隊長張一明。那天接到求助電話后,張一明和郭曉云立即趕到賈明偉家中,小心翼翼地將他抬下樓,護送到醫院,并全程陪同就診。返程路上,賈明偉的老伴拉著郭曉云的手說:“閨女,你幫我把你們的電話存到手機通訊錄里吧,我怕以后找不到你們。”現在,在賈明偉的手機通訊錄里,惠老服務專線被設為快捷撥號第一位,備注是“比親閨女還親的人”。
6月11日,審計科志愿者張昕在醫學影像科值班時,遇到一氧化碳中毒、需立即做CT檢查的陳子瑞(化名)??吹剿呐畠簾o法將其從輪椅抬上檢查床,張昕毫不猶豫地上前,雙臂穩穩環住老人腰部,將他輕輕抱起。他一邊協助醫生調整體位,一邊輕聲安撫:“大爺別亂動,很快就好。”檢查過程中,因中毒導致意識模糊的陳子瑞出現尿失禁,張昕的白大褂瞬間被浸濕,他卻毫不在意,堅持陪伴老人完成所有檢查后才去更衣。目睹這一幕,陳子瑞的女兒熱淚盈眶:“你們醫院真好,連志愿者都這么盡心盡力。”
陪伴成為最好的醫患紐帶
惠老服務記錄本中詳細記載著志愿者的暖心服務細節。志愿者徐文亨在服務日志中寫道:“推開一扇扇家門,我首先看見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隱憂。一位老人將各種藥品混裝于一只舊塑料盒中,標簽早已模糊;另一位老人因樓道設施不便,幾乎不愿外出……這些細微之處直接影響著老人們就醫和用藥依從性。”志愿者趙雯則記錄了一個感人瞬間:當她幫助一個12歲的小姑娘抱著哭鬧的妹妹穿過門診長廊時,小姑娘突然說:“姐姐,你身上有媽媽的味道。”這句話讓所有志愿者動容——他們提供的不僅是交通接送服務,更是一份溫暖的情感支持。
志愿者車隊總會提前到達約定地點,車上配備老花鏡、速效救心丸等老人必備品,陪診過程中,志愿者始終保持“半步距離”,既便于及時攙扶又充分尊重老人隱私。每次服務結束時,志愿者都會貼心詢問:“您還有其他需要幫助的嗎?”
這些細致入微的服務贏得了老人們的信任和認可。絕大多數老人主動要求二次服務,一位受助老人特意手寫感謝詩:專線專車專人陪,勝似子女身邊隨。
在服務終點遇見新的起點
“第一次陪診時,我舉著輸液瓶跟在老人身后,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護士郭曉云在日記中記錄下自己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的成長歷程。在最近一次總結會上,志愿者王晨晨動情地說,至今她耳邊仍回響著老人們真摯的感謝。
在門診大廳“惠老服務”宣傳展板前,75歲的王淑芬(化名)老人緊緊握著志愿者的手,指著照片說:“你們看!”畫面中定格的是志愿者攙扶她做心電圖檢查的暖心瞬間。
專線開通一個月來,惠老就醫服務獲得了患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更令人欣慰的是,41位銀齡老人不僅獲得了專業照護,更感受到了社會溫暖。正如院區黨委書記史樸軍說的那樣:“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服務,更是晚輩對長輩的牽掛,是醫者對生命的敬畏。”
2025-07-17 16:32:00
2025-07-17 16:30:29
2025-07-17 16:25:4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