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為職業教育扎根地方、服務產業提供了廣闊舞臺。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商貿系緊扣區域農業發展特色與數字經濟浪潮,以電商助農為核心紐帶,在專業建設、學生管理、技能培養等方面構建起特色鮮明的育人體系,實現了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書寫了產教融合助農興農的職教答卷。
專業建設錨定“農”與“商”的融合點,構建精準對接的課程體系。商貿系立足莘縣燕店香瓜、冠縣鴨梨、菊花等當地特色農產品資源稟賦,打破傳統商貿專業課程壁壘,打造“農產品電商全鏈條”特色課程模塊。該模塊涵蓋農產品溯源、電商運營、直播策劃、物流調度等核心內容,將地域農業文化與現代電商技術深度融合,形成“基礎課+專業課+特色課”的三級課程架構。依托承辦的“聊城優品?電商直播進校園”活動,聯合聊城市委統戰部等多部門及20余家本地企業,將非遺文創、地標農副產品等納入教學案例庫,開發了《網絡營銷實務》等活頁教材。深化產教融合機制,與地方農業合作社、山東正信味業等企業共建實踐基地,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和農業專家參與課程設計,開設“田間課堂” 傳授農技知識,確保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產業發展精準對接,破解了傳統專業與鄉村產業“脫鏈”的難題。



學生管理創新“德技并修”模式,培育助農興農的職業素養。借鑒“學分+工分”的評價理念,商貿系構建了以“德育積分+技能積分”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將電商助農實踐表現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德育積分聚焦責任擔當,涵蓋公益培訓、助農服務等志愿服務;技能積分側重實戰業績,包括直播銷量、品牌推廣效果等量化指標。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組建學生助農團隊深度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在莘縣燕店鎮香瓜品牌發布會上化身帶貨主播助力品牌推廣;在“聊城優品?電商直播進校園”活動中,于抖音、快手等平臺開展直播,單場直播間峰值粉絲量達4000余人;參與冠縣崇文街道“電商助力新農人”公益培訓,協助教師開展沉浸式教學。建立學生成長數字檔案,通過大數據追蹤學生在助農實踐中的能力提升軌跡,為個性化培養提供精準支撐,讓德技并修落到實處。


技能培養突出“實戰化”導向,打造知行合一的實訓平臺。商貿系以真實助農項目為載體,構建“調研—策劃—直播—復盤”的四步實踐體系,組織師生團隊深入種植一線挖掘產品亮點,設計個性化營銷方案。打造校內“鄉村電商直播間”和創新創業實訓中心,配備專業設備與數據分析系統,模擬真實運營場景開展常態化實訓。定期舉辦農產品電商技能大賽,設置直播帶貨、店鋪裝修等競賽項目,以賽促學提升技能水平。在系列助農實踐中,師生團隊累計開展直播超50場,吸引線上觀眾超10萬人次,不僅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更讓學生在實戰中錘煉專業技能,實現 “技能提升” 與“助農增收”雙贏。
黨建引領為助農實踐注入紅色動力,形成育人特色品牌。商貿系黨支部牽頭組建“電商助農先鋒服務隊”,推動“黨建+專業+助農”深度融合。組織黨員教師帶頭參與冠縣崇文街道公益培訓16場次,培訓農戶超500人次,幫助農戶掌握“云端賣貨”技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黨員教師李雪在培訓中傾囊相授,以冠縣鴨梨、葡萄等特色農產品為切入點,通過現場互動、模擬直播等沉浸式教學,幫助農戶掌握“云端賣貨”新技能,推動傳統農產品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會上網、能直播、懂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技術專家王洪濤走進菊花種植大棚,開展“田間課堂”實訓教學,圍繞設施農業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治等關鍵技術,進行“手把手”實操指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落地的增產增收方案。這種黨建引領下的助農模式,既強化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更打響了學校服務地方發展的特色品牌,成為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范例?!?/p>



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商貿系以電商助農為切入點的育人實踐,既彰顯了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更踐行了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通過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的精準對接、學生管理與職業素養的深度融合、技能培養與實戰實踐的有機統一,為社會輸送了大批既懂電商技術又愛鄉村產業的復合型人才。未來,該系將繼續深化政校行企協同機制,讓職教之花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供稿:李敬 安琳瓊
2025-11-07 16:38:34
2025-11-07 16:34:58
2025-11-07 16:27:3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