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艷君
本報通訊員 王俏
10月5日,秋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清晨時分,紀金菊穿上雨衣、膠鞋,拿起工作日記,到玉米地里查看雨情。
紀金菊是東昌府區廣平鎮農技工作負責人,她牽頭成立了“田野草帽”志愿服務隊。這支服務隊由農技人員、農資經銷商、種糧大戶等“田秀才”“土專家”組成,成立3年多來,已經為轄區農戶解決了很多實際難題。
“紀隊長,現在正是收秋的時候,又來了這么一場連陰雨,也不知道收成會不會有影響。”大曲村種植戶李帥見紀金菊過來,急忙攔住她,指向自家的玉米地,言語中滿是焦急。
此時,紀金菊的雨衣下擺滴著水,那本工作日記也被打濕了邊角。聽到李帥的問話,她彎下身子鉆進玉米地,撥開被雨水打濕的玉米穗,查看玉米籽粒的硬度,接著又抬頭望了望陰云密布的天空。“連續的秋雨讓土壤濕度太大,很容易誘發霉菌入侵,得趕緊收……”紀金菊眉頭緊鎖,給了李帥最中肯的建議。
事實上,在紀金菊20多年的農技工作生涯里,這樣的場景早已是常態。2022年,她牽頭成立“田野草帽”志愿服務隊時,就帶著隊員們把“辦公室”搬到了田埂上。同年夏天,隊員韓義國剛開始嘗試水肥一體化技術,總擔心設備用不好。紀金菊知道后,連續一周泡在韓義國的試驗田里,從管道鋪設到肥料配比,手把手教他操作。“剛開始我覺得這項技術太復雜,紀隊長就蹲在地里跟我算細賬,說一畝地能省30斤肥料而且還能增產,我才下定決心試試。”韓義國笑著說,他家150畝小麥全用上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畝產比之前多了100多斤,“這‘科技田’真是種對了!”
為了選出最適合魯西北氣候的小麥品種,“田野草帽”志愿服務隊隊員用3個多月的時間,走遍全鎮45個村,遍訪6900余戶農戶。2023年冬天,在走訪農戶王桂強時,得知他家種的小麥抗凍性差,年年減產,紀金菊當即從包里掏出“冀麥665”“泰麥198”的種子樣品:“王大哥,這幾個品種抗凍抗病,明年你試種幾畝,我全程盯著。”
來年開春后,紀金菊每隔幾天就去王桂強的試驗田查看,并把小麥返青、拔節情況一一記在了自己的工作日記中。到了收獲季,王桂強的試驗田畝產比往年多了80多斤,他興奮地對周圍的農戶“顯擺”:“紀隊長給我送來的不是種子,是‘豐收希望’。”
除了田間指導,紀金菊還把“農技課堂”搬到了農戶身邊。廣平鎮大集上,時常可以看到她和隊員們支起展板,手把手教村民如何防治病蟲害,為數百名村民答疑解惑。
“我們的辦公室就在田埂上。”紀金菊說。20多年來,從單打獨斗到帶領“田野草帽”志愿服務隊,紀金菊的草帽換了好幾頂,工作日記寫滿了十幾本。在她的帶動下,廣平鎮3000余畝“育種示范田”年年豐收,小麥平均畝產提高10%以上,“田野草帽”志愿服務隊也成了當地響當當的助農品牌。“只要能讓農民多豐收,我這頂草帽,還能在田埂上‘跑’十年、二十年!”紀金菊笑著說。
當前是秋糧收獲、小麥播種的關鍵窗口期,紀金菊又帶領隊員奔波在搶收秋糧、科學備播的一線,通過“點對點”指導,帶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與廣大農戶一起筑牢收儲防線,確保糧食順利歸倉。
2025-10-09 14:57:20
2025-10-09 14:52:57
2025-10-09 14:43:4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