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鐘偉 通訊員 劉懷宇 徐曉帆
“葉片發黃別急著追肥,先看棚里的濕度計!”7月14日,在陽谷縣十五里園鎮蔬菜種植示范區,“田秀才”黨安舉的“大棚管家課”人氣十足。從精準調控溫濕度的“呼吸節奏”,到茬口科學銜接的“時間表”,再到水肥一體化的“營養餐”,黨安舉的“土辦法”里,藏著降本增收的“硬科技”。今年,在他的全程指導下,蔬菜大棚病蟲害發生率下降了三成,畝均效益提升超千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十五里園鎮以新農村業校為載體,依托“田秀才”農技推廣隊伍,聚焦大棚蔬菜種植、優質麥種推廣、櫻桃栽培三大領域,通過實用技術傳授與經驗分享,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從春耕到夏管,十五里園鎮鄉間活力迸發,不僅在蔬菜大棚開出了“科技處方”,還在麥田邊推廣著“良種良法”。孟堤口村種糧大戶姬傳平是“田秀才”隊伍中的“麥專家”。他常說:“好種子必須配好方法,否則就浪費了這‘金種子’。”他重點推廣優質強筋麥種“中麥578”,并用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傳授核心技術,同時配套推廣精量播種等良法。經他指導的示范田,今年畝產達1400多斤,讓農戶真切感受到“良種+良法”的疊加效益。
新農村業校的課堂不講深奧理論,傳授的都是種植能手的實戰經驗。玄莊村櫻桃園中,“田秀才”李獻明被果農們團團圍住。他手中的修剪刀上下翻飛,邊演示矮化密植技巧邊傳授心得。針對果農普遍擔憂的坐果率低問題,他將多年經驗總結成口訣搬進課堂,并連續在果園蹲點指導20天。如今,經他指導的櫻桃園畝產顯著提升,果形勻稱、糖度高,每斤售價比往年高出1元,真正實現了優質優價。
“新農村業校把田間經驗變成教學案例,真正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技術推廣接地氣、有實效。”十五里園鎮黨委書記高傳振表示,該鎮將持續完善“土專家”“田秀才”激勵機制,加大政策扶持與服務配套力度,推動更多源于實踐的“泥土智慧”轉化為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金鑰匙,讓科技興農的種子結出豐碩果實。
2025-07-17 10:26:25
2025-07-17 10:12:33
2025-07-16 15:25:05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