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专区,欧美大电影免费观看,成人午夜av,麻豆视频在线看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教育 >

職教專家來聊交流研討 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路徑

來源:聊城日報  2025-08-19 11:32:33
A+A-
分享

  本報訊 (郝凱) 8月15日,山東省職業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交流研討會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本次活動由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會聚全省職教領域專家、學者及院校代表,通過主旨報告、案例分享與學術研討,深入探索職業院校在新時代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經驗。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劉寶民在主旨報告中表示:“思政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陣地,需將國家認同教育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他認為需強化課程引領力,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專家進一步提出,職業院校應構建“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實踐載體”三位一體育人模式,將共同體意識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教授王學利分享了邊疆職教實踐經驗:“通過梳理各民族交融史實,以文化浸潤打破認知隔閡。”其“認知糾偏+文化浸潤”模式為山東職教提供了跨區域借鑒。山東省民族宗教委政策法規處處長徐中林立足本土資源提出“四項基礎工程”:理論武裝工程聚焦齊魯文化教材開發,認知糾偏工程破除地域偏見,凝心鑄魂工程融合紅色文化與工匠精神,人才保障工程培育雙優師資隊伍。

  孔繁森精神成為實踐紐帶。孔繁森精神教學基地教授朱茂明剖析道:“老西藏精神中的奉獻與團結,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度契合。”聊城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劍介紹,該校依托孔繁森精神教學基地構建“課程、平臺、網絡、社團、志愿服務”五維體系,年均開展主題活動200余場,服務學生超萬人次。

  研討活動特設的實踐案例環節呈現出多元載體創新。中南民族大學副教授洪盛志以黔東南“村超”“村BA”為例,揭示“鄉村體育賽事通過群體互動天然促進民族交往”;濱州職業學院與陽信縣共建實踐基地,開發“民族團結+技能培訓”課程,助力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創業;禹城市職教中心通過“黨建帶團建”組織紅色研學,讓學生深刻認識“五個認同”。

  活動還征集論文160余篇,其中70篇入選匯編。

編輯:梁營營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台州市| 中山市| 玉山县| 清苑县| 九龙县| 焦作市| 礼泉县| 建湖县| 蓬溪县| 泰来县| 柘荣县| 双桥区| 茂名市| 许昌市| 色达县| 德兴市| 左权县| 商城县| 吴江市| 盘山县| 同仁县| 南京市| 永城市| 玉环县| 鹤峰县| 子洲县| 焉耆| 枞阳县| 甘孜县| 汽车| 中阳县| 安徽省| 中阳县| 施秉县| 扎赉特旗| 卓资县| 甘洛县| 涡阳县| 尼勒克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