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騰淑 劉偉紅
在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破解傳統農業生產效率低、規模效應弱、農民增收難等痛點,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的核心課題。
近年來,臨清市以土地流轉為重要突破口,充分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引金融“活水”、助產業興旺,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千畝基地破局起步
“要搞規模化良種培育,土地流轉、整理,種子、設備采購,還有農技人員培訓,每一步都離不開錢。”10月7日,鴻豐種業負責人對項目啟動初期的困境記憶猶新。
為響應農業現代化政策號召,該公司流轉1000畝村民土地,打造覆蓋“耕、種、管、收、儲、加、銷”全鏈條的小麥良種培育基地,并創新推出“保底+分紅”利益分配模式,由農戶、村集體與家庭農場按約定比例共享收益,從制度上保障各方權益。
然而,前期龐大的投入讓公司陷入資金困境。關鍵時刻,臨清市劉垓子鎮政府主動靠前服務,在企業缺乏傳統擔保物的情況下,積極對接金融資源,為企業成功匹配“強村貸”產品,并協調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擔保。最終,鴻豐種業順利獲得300萬元融資。這筆資金不僅加快了千畝基地的建設進程,也讓農戶和村集體對項目落地充滿期待。
規模擴張遇資金瓶頸
隨著小麥良種培育基地逐步步入正軌,鴻豐種業今年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完善產業鏈,但“二次融資難”問題再次顯現——受已有授信限制,企業短期內難以從單一金融機構獲得新增資金。
得知企業困境后,劉垓子鎮掛職金融專員第一時間介入,主動對接多家金融機構,詳細介紹基地的運營成效、未來規劃及帶動集體增收的社會效益。經多輪溝通協調,臨清農商行認可項目潛力,決定為鴻豐種業追加200萬元授信。
“多虧了金融專員的‘穿針引線’,讓我們能順利完善基地設施,今年的良種產量和品質都有了更足的保障。”企業負責人難掩激動之情。
效益可期惠及多方
隨著后續200萬元資金注入,鴻豐種業千畝小麥良種培育基地的升級改造正有序推進。據測算,項目成熟后,企業每年農產品銷售收入預計可實現10%以上的穩步增長,不僅能直接帶動周邊1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還將為村集體每年增加6萬元分紅收入,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金融不僅是解決企業資金難題的‘鑰匙’,更是撬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杠桿’。”劉垓子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繼續發揮金融專員的橋梁紐帶作用,深化政銀擔合作機制,推動更多金融資源向農業產業傾斜,以金融“活水”滋養更多鄉村振興項目,助力農村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讓鄉村振興的底色更濃、成色更足。
2025-10-10 10:09:24
2025-10-10 10:07:45
2025-10-10 10:07:0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